【2021上海孤独传说】时间的形态


五百年了我竟然要正经写出门记录了心机拉奶
大体路线就是安福路→西岸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 虽然但是掺杂了各种个人感情所以极度不完全记录
虽然是游记一样的东西但中间很多cp私货 毕竟我就是为了找代餐出门的(又开始了
顺便 美术展真的好有意思!希望能多去看看555
照片都没p 我太懒了

8:00 A.M.

出门惹 路上人意外的少 于是开始手痒拍各种电梯地铁站

没人的地铁站真的氛围拉满(开始了

地铁晃悠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安福路————虽然但是我来太早了很多店都没有开路上人超少超荒凉但是散步遛狗的人倒是好多

直接去了rac bar把早午饭一起吃了(真实brunch
人真滴好多 好多外国人拖家带口我大受震撼 取号的外国小哥中文好好我mindcrush
坐的是店外的座位 有、、后悔没有坐到店里面看不到内部装饰(没拍到代餐素材(不是))
汉堡和可丽饼都好恰!但是可丽饼吃到最后会有、、腻(也可能是我吃多了……)咖啡中规中矩不过肯定是比〇11好喝就是了(
虽然但是 真滴好贵 我肉痛(



人是真的很多 餐上的是真的很慢 吃完就十一点多了就直接转战美术馆了没咋逛安福路 不过这种街还是两个人以上逛才有意思就是了(
说起来 去取号的时候人家都是2个3个4个 我:就1个,谢谢
老solo人了 哈哈

12:00 A.M.

上海地铁是真的很强大 没有一趟地铁到不了的地方 如果有 就两趟
西岸美术馆就在黄浦江边上 好像那一带都是艺术馆之类的 好酷
老远就看到了牌牌

有一说一 这还是我第一次逛正经美术展 啥也不懂 才知道原来逛美术展是不能带包进去的 找存包处找了好久

感觉这个命名好巧妙就拍了
拍了第一展厅没拍第二不愧是我

整个展分成两个展厅 展品很多 相比之下展厅就会显得有点拥挤 但是观展体验真的好好 就 人不是特别多 然后就很安静 就真的可以一幅画面前待很久 很快乐


jjpdの代餐之旅正式开始 哈吉马路哟!!

进展厅见到的第一幅画是毕加索的《吉他乐手》,蛮多人repo里有但我没拍,我是真的看不懂啊!!!毕加索!!!你画的什么[自主规制]!!!!我真的理解不能!!啊之后还有一幅毕加索的画我不记得名字了但总之真的很一言难尽 我不管什么说他以前画人物风景画很好,我是真的无法理解!!!太解构了我理解不能 对jjpd来说为时尚早的艺术 我自己爬

第一部分我最喜欢的是这张:

《布利埃舞场》(索尼娅·德劳内 1913)

实物超长,占了一整面墙
真的是第一眼就让人感觉听到了音乐看到了舞池,很难想象画家是怎么只用色块就把这种动感表现出来的,真的很厉害,盯着看了超久
人物的姿态表现真的好传神,明明人物形象模糊到不行四肢五官都不清晰服饰也只是简单的颜色,但就是会让人陷进去感受到那种氛围
立体主义画作我觉得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可以只用几何图形画出人物的体态动作场景的明暗变化,那种瞬间的冲击感就很迷人
但是我还是觉得毕加索不行 虽然他画的人甚至有五官 但我还是觉得他不行(对不起
不过从他开创了立体主义这个角度来说确实很厉害啦……毕竟之后的人画得再怎么好也都是因为第一个人迈出了第一步才会跟着走就是了
说起来 现在图像数字化之后每幅画其实也就是一个个像素堆砌而成的 这么一看立体主义是不是某种程度上可算最初的数字化存储方式(

哦对 然后还看到了杜尚的著名自行车轮(。)有一说一 其实我觉得光那么一打确实挺好看的(
就那种机械结构什么的 我觉得就自带一种规律和逻辑美感 我其实还蛮喜欢的
所以我才会在舟里去喜欢什么小车(

接下来就到第二部分啦!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首先对上眼的就是典型蒙德里安 没想到是这么小一张

《红蓝白的构图 Ⅱ》(彼埃·蒙德里安 1937)

有一说一 蒙德里安这种风格拿去设计各种本子啊家具啊还真蛮好看的 但是作为一幅艺术作品来说我确实不能理解
其实吧 蒙德里安 我最喜欢的是他过渡期的作品 那种把网格分割和写实手法结合在一起的画风很得我心
很可惜 我写到文里的那幅好像并不在蓬皮杜 但我真的很想亲眼看看实物 一开始是在版面设计课上看到的后来越看越喜欢
打扰了 大概我的审美和大家确实不太一样

蒙德里安旁边的就是典型康定斯基 这俩人感觉真的有一个就有另一个 有无……?(开始了

《黄红蓝》(瓦西里·康定斯基 1925)

以前美术课上讲到这幅画的时候就只是觉得配色很酷 现场看到实物才真的体会到那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很难言说 但确实站在这幅画面前就感觉能看到各种音符沿着射线流出画框 会让人想起现在各种音乐可视化视频 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且仔细看构图好酷 让我抄抄(开始了

然后就是宣传图!也是康定斯基的 排面啊(

《粉色声调》(瓦西里·康定斯基 1926)

这张也是韵律感很强的一幅 能用几何图形画出声音 康定斯基真的牛逼

这幅第一眼给我的感觉就是“宇宙” 各个星球散落在宇宙中的寂寥感和微弱的联系都在第一眼中传达给了观者 同时又让人联想到培养皿的菌落(其实应该说细胞更合适但我第一反应就是菌落 打扰了) 确实是生命和宇宙的音调了
把这张画作为宣传图确实和《时间的形态》满契合的
而且 如果离远了看的话 会有一种所有物体往画幅中心跌落的感觉 我宣布这就是二向箔把太阳系二维化的场景(开始了
而且音调、宇宙、二向箔(?) 和歌者文明对上了(开始了
总之康定斯基真的好厉害 以前只是一直听到这个名字 亲眼看了才真觉得他有出名的理由(虽然可能也和那个时代的潮流是这种风格有关但我真的蛮喜欢他的画的 就确实能感受到一些东西)

第三部分来啦————
有一说一 这一部分的作品我有点微妙的无法理解 就是它明明和前一时代相比反而更加具象了但是我看不出来它想要表达什么 就感觉只是一个形象没有附加什么思想或者感情
虽然但是 其实以前那些风景画人物画才是真的纯粹复刻眼前看到的东西吧 倒是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想打破以前的创作规则了 但我还是觉得有的创作属实有些用力过猛(
扯远了 这一部分其实主要是雕塑啊什么的 同样出现在宣传图上的《沉睡的缪斯》我其实没有觉得印象很深(但是莫名让我想起echo(开始了开始了这人开始了
但是这个雕塑真的让我印象很深!!!!!

《吻》(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1923-1925)

就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的第一眼:草这不是deli老师画的jc贴贴吗我笑死(好像是deli老师 我不记得了

我的古早截图居然还在惊了

不能说一模一样 只能说是完全一致 喷了

第四部分好像是展品最多的一个部分 但怎么说 它也是最让我迷惑的一个阶段
迷惑到甚至让我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花钱看这种东西”
我真心觉得这个时期很多创作为了表达反抗意识而完全抛弃了艺术性和思想性 虽然他创作的这种行为本身构成了另一种艺术但就是觉得有些脱离作画本身
但虽然我这么说 这部分其实有好几幅我反而有点喜欢(真香

首先就是这幅

《别样的白》(山姆·弗朗西斯 1952)

照片真的拍不出来实物的效果 那种纯白上的游丝构成的飘渺感、微妙的张力以及一种若隐若现的阴郁都让人着迷 虽然完全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甚至根本找不到这幅画的焦点但我就迷之喜欢

然后接下来的几幅就一幅比一幅让人摸不着头脑 哈哈

《绘画》(琼·米切尔 1956-1957)

这幅 我真的 我看到这标题真的以为它在反讽(也可能真的是在反讽)
感觉以前也经常见到这张画 但过了这么久 就算我站在它前面盯着看了五分钟 我还是没能从中看出一点点画家想要表达什么 当然如果他想表达混乱感的话那他的创作可太成功了
但是呢 一码归一码 我确实有被这幅画震撼到
拍出来可能感觉不是很明显 但实物确实蛮大的 而且就真的是 一转头撞上 真的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什么形容
那抹红色是真的 很刺眼 是可以在人心里剌一道口子的程度
因为整幅画已经乱成这样了所以我也不确定画家是不是故意这么画的 但那一笔确实 气势上已经赢了
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真的让我屏息了一下 以至于我逛到最后眼前都还有那道红色
好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 它可能确实可以算是《绘画》

和它很像的还有这幅(你俩连名字都这么像 不愧是同一时代的

《绘画(黑、白、黄、红之上的银色)》(杰克逊 ·波洛克 1948)

滴画大师 也是美术书的老熟人了(单方面熟人) 同样是我看不懂的作品 但是至少我可以自行从中提取出一些意象加以解读
第一眼就感觉是几个人在束缚中狂舞、挣扎,有一种溺水的窒息感,当然这纯属我掺杂个人情感的解读,但的确盯久了有一种细线逐渐收紧缠住脖颈的感觉

这一趴还有一张我也很喜欢(主要是喜欢氛围)

《无题》(赛·汤伯利 1969)

虽然看上去只是一张涂满了灰色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划线的画 但看到它的一瞬间我就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在此刻凝固一切声音也停止了振动
是真的体会到了一种静止感 让我想起三体里的冥想室 想到罗辑躺在那块石头上开始幻想石头变得柔软逐渐下陷的场景
感觉这幅画很适合挂在那块石头前面
另外让我很喜欢这幅画的原因是 它让我代到了(进入正题
其实也不能算代到 只是证实了我写的瞬时感受是确实可以感知到的
就 它刚好挂在拐角的地方 在一个隔间的入口 冷冷的白光打在画面上方
然后我正好刚刚“品”完上面几幅画 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震撼中
然后就一抬头 和它来了个深情对视
一瞬间确实有种万物静止只剩我和它的感觉
确实它上面什么也没画 确实它没有蕴含任何思想 但就是有种被它的灰色层层包裹与世隔绝的奇妙体验 真实而迷幻

其实 这一时期的作品真的很让人疑惑
有一幅我没有拍 但我愿称之为这次美展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作品
好像是叫《自然星球》 一开始通篇的鲜红就把我整傻了 再一看介绍:画家用脚沾上颜料进行了创作
我:……?啊?你……再说一遍?
顿时感觉这幅画有了味道(不好意思
就 也不是不行吧 但是呢……打扰了 是对我为时尚早的艺术创作 告辞

第五部分我看完其实没有什么印象 就记得是往抽象艺术里加入了水墨和书法的元素 把写意变得更写意了
但我本身就看不太懂书法 不太能day到这种美感 所以逛了一圈就走了(打扰了

第六部分就开始真正立体起来了 甚至有种自己在逛家居设计城的感觉
其实有的作品很适合拿来当背景墙啊什么的 那种规则的韵律感就真挺好看的 不过没怎么拍(蛮多人在这一部分合影的 就 拿来当拍照背景很酷但是单看真的让人有点点问号(

第七部分就感觉是开始把数学、科学和艺术结合了,同时开始将观众的行为也纳入了艺术创作,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成为创作者的一员
有一组作品画家根据圆周率填黑白色块真的给我看傻了 我????? 虽然确实还蛮酷的但就是有点疑惑 还能这样????
但这一部分最让我昏迷(物理)的还是这玩意

《观者的位移(一号)》(胡里奥・勒帕克 1965)

第一眼:?这不是理发店门口那玩意的黑白版吗
第二眼(走近):卧槽什么玩意我好yong草啊但yysy有点意思
第三眼:靠我感觉我要被吸进去了啥啊!
真的是让人分不清倒影和现实 圆圈的移动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眼球然后开始掉san(
有意思是真的有意思 我在这玩意前面盯着看了好久

第八部分其实主题蛮有意思的 用各种方式记录历史过去
有一个作品是拿几十上百个饼干盒堆在一起,每个盒子里装一位艺术家的代表物。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盒子已经生锈了,而且每个人就都只有那么一个小铁盒,站在铁盒子砌成的那堵墙面前,就扑面而来两个字:墓场。真的感觉人的一生对时间来说不值一提

第九部分同样也是各种以记录为主题的作品,然后我要隆重介绍这次展览我最喜欢的一组创作!
因为它只有看细节图才能知道画家究竟在干嘛 所以我要放两张

《1965 / 1 – ∞》(罗曼·欧帕卡 1965)
《1965 / 1 – ∞》(罗曼·欧帕卡 1965)

这组作品的设计理念我真的很喜欢,用逐渐变白的颜料将一个个数字铺满整张画面,明明根本甚至算不上作画,就只是纯粹的记录,但是却给我一种很强烈的震慑。绘画、摄影、录音三者的结合也很巧妙,走进去那个小房间就能听到背景音是画家自己在念数字,然后就是核心的画作以及作家本人的照片。几幅画连起来看的话就是灰色逐渐逐渐淡成白色,结合画家本人随时间变化的样貌,真的会让人很清晰地感觉到时间流逝。一切都会消逝,没有什么可以真正留存。
虽然但是,其实这组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计算机里无穷无尽的01数字流,笔墨的深浅变化让我想起潮汐的涨落和翻卷的浪花,直到最后整幅画都被白色所覆盖,就有一种被信息裹挟着向前的感觉。大概是只有在这种时代才会有的特殊体验。

第十部分了!让我们热烈欢迎本次展览最受酒精喷灯喜爱的作品登场————(啪唧啪唧啪唧

《灾难》(马尔科姆·莫利 1974)

我真的太喜欢太喜欢这幅画了!!!无论是画的形式还是画的笔触构图都让我爱到不行,太酷了!!!!
那种撕裂、崩溃、摧毁一切的感觉,以及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平静,太绝了!!!!
那把餐刀不仅插在了画上,也插在了我的心上。
明明是一片混乱的场面,但是看到这幅画的瞬间我脑子里联想到的就是涂满奶油的蛋糕以及下刀瞬间奶油柔软黏腻的触感,仿佛下一个瞬间那艘游轮也要被如法炮制般切开。第二反应就是三体里的古筝行动。巨大的油轮被无形的细线切成一堆铁片,在短暂的宁静之后轰然崩塌,鲜红的血在夕阳下喷涌而出,可怖却又有着难以言喻的美感。大史,你真的是个变态(褒义)
而且仔细一看,其实那艘游轮是画里的画上画的(什么绕口令),这种多次的维度突破真的太高级了,我好喜欢!!!!!!
我觉得我心理可能真的有点问题(
顺便,看完展去搜了一下,好像画里那幅画也是作者的作品 原本的画面极度平静惬意 这样对比一下更觉得绝了 好爱

第十一部分是整个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同样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时期。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现代的艺术风格,将创作与现实的交融感进一步放大,使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字一样真正成为了画家用于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

这个真的绝美!!!一走进去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和初夏的悠长回廊 感觉这种带格子的木制品就是会让人想起一些很china的意象(开始抽象
仔细看会发现上面其实是一个个字母 就蛮有意思的 而且不知道是灯光角度的有意设计还是什么别的处理 打在地上的影子边界特别模糊 让人难以分辨影子的形状 尽管它只是影子 但给我的直接印象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用光怪陆离来形容了

《无题》(克里斯蒂娜·伊格莱西亚斯 2002)

最后一作,同样也是这次最令我震撼的非绘画作品!!!!
是第一眼觉得“我靠好高级”看完简介再看“卧槽卧槽卧槽这也太牛逼了”的程度
因为太nb了所以我要放三张 想法实在很绝所以我要连简介也一起放上来

《一路顺风》(蔡国强 2004)
《一路顺风》(蔡国强 2004)
《一路顺风》(蔡国强 2004)

实物本身就超大,单从视觉上来说就已经很震撼了。一开始我没有很注意上面那些花花绿绿的是什么东西还以为是易拉罐之类的垃圾,单纯以为作者只是通过竹子这种材质将古代的纸鸢和现代的飞机联系起来然后可能再顺便提提环保什么的,看完简介才恍然大悟即刻转头看觉得真的是绝了。
真的……怎么想到的……绝对是可以在我脑海里留下一道的作品……整个作品的设计构思过于有冲击力导致我内心除了nb竟然无话可说(因为我真的一开始只是以为是个飞机造型,还在想这竹子上还真的挂了风扇模拟发动机蛮厉害的……然后看完简介我就傻了)
而且就,因为它叙述的是一种普遍现象,普遍到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这种共鸣感就又加深了一档,更给人以精神冲击。
一路顺风 啊 这个名字也好好 而且这件作品就放在展厅出口的那个房间 搭配起来真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祝你一路顺风。


到此整个展览就逛完啦!完结撒花~(什么
虽然说了这么多废话但其实也就逛了一个半小时这样,不过因为我看到摄影和影像制品都是随便瞄几眼就走了所以大概普遍耗时应该在2h左右
总的来说我还是觉得80票价超值!真的会看到很多东西!(平日只要70 四舍五入就是血赚(

接下来就是一些在美术馆里游荡的时候拍的一些照片
拍了各种各样的楼梯和电梯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很想拍 看到没人手就自己按下了拍照键



美术馆里有一整面墙被涂成了黄白条纹 好像也是展览的一件作品 但感觉更偏向于实验性质了(看简介好像是说每次展出都是由展馆方自行决定颜色) 有点将展览本身也作为展品的意思?不太懂

《在地作品》(丹尼尔·布伦 2019)(时间和标题都不太确定……)

让我想起福州的隔离护栏 晃眼(

1:30 P.M.

因为时间还早而且刚好就在旁边所以顺便去了下油罐艺术中心!场馆的设计真的很有特色,我对这种重工业风格真的爱到不行(开始了



随便买了个展的票进去逛了一圈 好像是创始人的藏品展但我感觉就真挺一般的甚至有一点点个人崇拜的味道在里面(但也没办法毕竟这地就是人家的
算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吧
但是主厅的灯光和场馆布局我好喜欢好喜欢 深得我心



我尤其喜欢这个入口?出口?设计

漆黑的场地 清冷的灯光 空荡而寂寥 站在展厅中间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孤寂与无力感 虽然会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感觉
也确实是只有孤独传说才能体会到了(

透过狭小的圆窗看外面的风景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顺便 人真的真的很少 反正我逛的时候除了工作人员一个人都没有 想知道一个人和艺术作品对话是什么体验的话可以来逛逛(

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好细品的所以大概逛了半个小时走马观花一遍就出来了 之后就在旁边的滨江绿道上散步 有一说一 蛮多人跑步的
让人想起福州的江滨绿道和厦门的环岛路
不过最近没怎么下雨属于枯水期所以风景没有很好反而有点荒凉的味道就是了 完全没有外滩的繁华感觉
话说这一片是不是就是浦西啊 宁要浦西一张床.mp3(不好意思

2:30 P.M.

回去啦————上海地铁你好强大(再次
虽然但是 坐到后面真的是要给我晃睡着(
换乘的时候发现两个方向的站台分别在轨道的两边 感觉很有意境就拍了

话说闵行是真的偏 回去的时候车厢都是空的(
于是我的手又开始蠢蠢欲动 我合理怀疑这次出门我拍的最多的其实是地铁内部


十五号线真的很新

可是我是真的很想看我cp in深夜地铁(又开始了) 我坚信早晚有一天约稿会用上的(

5:00 P.M.

到宿舍了圆满收官!!!总的来说真的收获很多!!!
喜欢!下次还想再去逛展!
而且代到了好多我cp 我爽了(真实原因
其实不能算真正代到 就还是和我在美术馆的时候一样 我只是亲身经历了那种情感的起伏
但我就 我自己确实还蛮喜欢那篇的 虽然文风和我平时的有些微妙差别
其实我这次出门也可以算是on a whim了 虽然早就有这种打算但确定要去其实是前一天才定下来的
jjpd和r型测绘仪分饰两角的证据找到了.jpg
我在逛展的时候就真的感觉自己在复刻爹的一举一动 不能说非常相似 只能说是完全一致
事实上我现在逐渐意识到 我搞cp的过程 其实就是在反映一种我对于人际关系的渴望
可惜 这种理想大概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是真实ideal
那么最后就和pyq一样 拿我的cp私货收尾吧
但是这次我想把回答也加上

“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见了自己。”

写完了重新读一遍才发现我的用词是真的贫瘠且平淡无奇 该练了


文章作者: Rink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Rink !
评论
  目录